科技赋能场景:猎户星空护航下的图书馆转型之路

2019-11-21 23:31:15

以下文章来源于脑极体,作者藏狐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与探讨人工智能软硬件在商业场景中应用的真实细节,目前,在图书馆、艺术馆等一系列公共服务事业中,AI收获了大量的关注。《国际图联趋势报告》就将人工智能列为四大技术趋势之一,《新地平线报告图书馆版》也将人工智能看做是图书馆界的六大技术发展方向之一。

而在人工智能对图书馆的诸多影响之中,离不开一个身影——AI机器人。

为什么图书馆的智能化会与机器人密不可分?它又对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服务带来了哪些冲击与革新?近日,受邀于白洞计划,猎豹移动投资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公司猎户星空,与扎根图书馆知识服务多年的万方软件一起来探寻答案。

 

Lib3.0时代,

图书馆需要哪些价值补全?

一直以来,图书馆给大家的印象,要么是北京文渊阁、浙江天一阁这样书香翰墨的旅游打卡胜地,要么就是借书还书自习睡觉的学习场所。它也在悄悄地“被AI”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节目中,北京万方软件的总经理张正锋先生介绍了图书馆智能化过程中的重要变化:

第一,传统服务的效率升级。多以来,图书馆一直都是以用户借书还书和读书为主的场所。无论是办证、导航、检索、借还,都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去处理,但这些工作本身又十分繁琐和枯燥,无馆员的自助现场服务正在成为发展的主流。

第二,借阅之外的知识服务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买藏书成为更多寻常人家的日常,网络也能提供海量资讯以供查阅,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如何挖掘新的内容,并让更多的用户知道且认可,就成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

第三,馆藏资源的深度价值挖掘。图书馆庞大的实体书籍存储空间和海量的电子资源管理,向个性化、精细化利用等方向延展。读者不仅能够通过精准检索得到相关书籍类目,还可以提出更为个性化的模糊需求,比如一个学子或专家要为某专题论文查询学术资料,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寻找适龄读物,可以得到一整套的相关知识推荐等等。

显然,在图书馆的智能化转型中,服务逐渐向无人化、多元化、个性化转变,此时就需要一个中间媒介来协助读者走完“从需求到知识”的一整条探索之路。

全靠图书馆员来实现显然不太现实,图书馆也需要寻找新的载体和智能终端去展开服务,于是应用于图书馆场景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就应运而生了。用张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数据上墙智慧上身”。

 

恋与机器人:图书馆如何智能起来?

随着AI逐渐从实验室走向产业界,机械也逐渐获得了真正机器人的能力。所以服务机器人也开始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不断出现,它们有的是银行大厅接待员、拆迁施工队、仓库快递拣货员,调酒装修上菜带路等技能树也被相继点亮。

总的来说,一个服务机器人,就是将智能化软件与可移动作业这两种能力跨空间地组合在一起。那么在图书馆环境里,能力的合二为一将会带来哪些变化呢?

 

猎户星空首席战略官王兵先生梳理了图书馆机器人的与众不同之处:

首先,图书馆机器人需要具备极强的拟人智能,能够顺畅地与读者展开多轮对话。王兵提到,猎户星空与万方软件合力打造的创新助手机器人“小创”,最重要的就是语音、视觉的多模态交互。比如当用户走进图书馆的时候,“小创”就会主动走上来跟人打招呼,并且可以识别你的年龄和性别,来选择不同的称谓,让人产生非常智能的印象,从而将图书馆的人力解放出来。

另一个关键,就是需要把实体空间和馆藏资源进行很好的结合。一方面可以运用大量的智能推荐技术,在多次问答之后了解用户的需求,主动给他推荐一些适合的书籍;另一方面则要有自主导航的行动能力,能够在复杂的室内环境下带领读者找到他需要的书籍。

换句话说,机器人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图书馆员,不但要有甜美可亲的声线、察言观色的情商,还要有方向感极强的身体,和思维机敏的大脑,这些要素缺一不可。

猎户星空智能服务机器人“小创”在重庆交大校史馆上岗

那大家可能要问了,这么强大的机器人大概只能在《西部世界》里出现了吧?

为了让当前的人工智能水平与现实的产业需求相匹配,猎户星空将机器人解决方案制定了“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完成传统的借阅系统升级,先从信息及业务上实现连通。比如许多中小学生或老年人找书比较吃力,只需要开口问“小创”就能得到需要的书籍指引,直接提升服务品质。除此之外,“小创”未来还将加入运输的能力,通过多个机器人协作,就可以在图书馆里面帮用户完成智能送书和还书。

第二步:扩展个性化特色服务,比如针对残障读者以及小朋友,提供个性化咨询服务以及引领服务。再比如万方的一些特色资源库加载到机器人大脑里面去,延伸服务范围。为了实现这一点, “小创”一边在积极扩展自己的语义理解,跟更多的知识库打通,甚至声音、视频等内容未来都可以成为服务的一部分;一边不断提升自己的语音识别能力,与讲方言和不标准普通话的读者交流。

第三步:集群化机器智能,向各个细分场景实现开放定制。提到未来图书馆机器人的理想状态,两位嘉宾都表示那需要等强人工智能的到来才能实现,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接下来的趋势一定是不同种类的机器人,在人类馆员的指挥下去解决不同场景下的智慧服务。

为此,猎户星空打造的机器人Robot OS系统,就包含了一系列机器人应用开发、业务开发、UI交互等能力,图书馆员可以自己在上面创造一些专属内容和应用。这种二次开发的开放接口,也让智能技术可以全方位的不断输入到场景细节中去,为未来业务蓄能。

 

机器人大冒险:

走进现实的三重关隘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服务机器人进入图书馆似乎如履平地、所向披靡。理想很丰满,然而现实却充满了各种骨感而头秃的关卡,等待着技术人员的一次又一次冲锋。

通过两位的分享,我们感受到在公共服务机构中引入服务机器人,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障碍:

第一是技术与场景的磨合。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部门,面临的用户也是来自天南海北、无分老幼,这就对机器人的NLP技术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猎户星空的王兵先生分享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机器人“小创”刚进馆时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东西,读者们喜欢逗着它玩,问一些跳个舞、天气怎样、讲个笑话之类的问题,或者是图书馆附近有什么好吃的,技术人员之前没想到的会有这么多跟图书馆服务无关的问题。最后,他们在试运营期间就每天监控回答的情况,如果发现有回答的不太好的问题,就去收集这个数据把问答补上,慢慢的语音交互越来越成熟。

第二是成本与市场的平衡。万方的张总提到,图书馆在引入机器人时,对成本比较敏感,很容易把智能服务机器人与一些市面上常见的陪聊机器人进行比较。

要解决这一困惑,一方面需要产品有真实的深度技术架构来支撑,让高校和政府等图书馆管理部门感受到机器人能力的成长性,边际成本会逐渐降低;另一方面则通过完善的AI产业链条和规模化生产来降低成本。猎户星空就是通过自主研发所有的机器人软硬件基础技术,将成本变得比较便宜。

第三是隐私的多重保护。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采集用户特征和身份信息来做判断依据,这些数据通常会被放到云端处理,隐私如何保障就成了大众无法探知的地带。这时,猎户星空的投资公司猎豹移动,从事安全行业的技术背景和优势就显露出来了。服务全球近6亿用户、对用户数据安全的重视和口碑,使得猎豹移动对“小创”进入公共服务领域,起到了护航作用。

听到这里,似乎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图书馆从来不是一个与信息技术脱轨的地方,恰恰相反,它一直与科技的脉搏同频共振。

机器人想要在图书馆中走得更加长远,还需要更好的算法和交互,更便宜、性能更优越的执行器件,以及更高的数据安全保证等等共同做功。

中国最早的图书馆馆长老子(老子曾任周守藏室之史)曾经说过,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从这个角度看,AI机器人在各个场景中的释放,就像是河流从高山之巅向下冲刷,灌溉着每一寸生活的田园,也延伸出了高价值的服务产业链。技术下沉的时刻,往往也是王者崛起的瞬间。